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筑牢生命防线 守护夏日平安——黄州区西湖街道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付篁 2025-08-26 15:26

盛夏时节,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连日来,黄州区西湖街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周密部署、精准发力,通过“会议部署强意识、宣传走访全覆盖、摸排巡查除隐患、设施布设保应急、科技赋能添防线、演练培训提能力”六大举措,全方位、多层次构筑防溺水安全防护屏障,全力守护辖区平安。

高位推动 会议部署压实责任链

暑期以来,街道始终将防溺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强调部署。各社区积极响应,深刻剖析当前形势,明确任务分工,强调防溺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措施执行到位。街道应急办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要求各社区持续深化队伍技能训练,深入小区、湾组以及学校开展多元化安全宣教,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机制,确保关键时刻反应迅速、处置高效、救援有力。

立体宣教 线上线下筑牢思想堤坝

街道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宣传网络,推动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

各社区充分利用居民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高频次推送防溺水科普视频、图文小常识、警示案例及自救互救知识。内容涵盖溺水高危场景识别、紧急救援技巧、家庭监护要点等,实现安全教育“指尖触达”。

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和湾组,特别是对重点青少年儿童家庭进行上门走访,发放防溺水宣传单。耐心讲解防溺水“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反复叮嘱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日常安全教育与监管。

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创新宣教形式。社区走进幼儿园,通过互动问答、动画视频、防溺水三字经童谣及拍手游戏等形式,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技能。并借助暑期爱心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手工制作预防溺水贴画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加深安全印象。

精准摸排 常态巡查织密防控网

水域隐患大排查:各社区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对辖区内河道、池塘、景观水体等重点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登记,建立详细台账,明确风险管控责任人。

社区组建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专职巡逻队,特别是在午后至傍晚等高危时段,对重点水域进行巡查。巡查中密切关注有无未成年人靠近水域玩耍、游泳等危险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劝阻、第一时间教育,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水域周边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留守儿童等重点未成年人建立包保台账,通过入户、微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与提醒,确保监管无死角。

夯实基础 布设惠民设施应急点

针对已排查出的危险水域,严格按照标准,在醒目位置规范化配备“四个一”应急救援设施: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和一根救生杆。安排人员每日巡查,确保设施齐全、完好、可用,并建立巡查台账,实现设施状态动态监管,这样可以保障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设备“拿得出手、用得上前”,为第一时间开展岸上施救提供有力支持。

依托社区与物业联动机制,在居民聚集区域科学设置便民游泳池(亲水点),满足群众消暑纳凉需求,引导居民远离陌生危险水域,从源头上防范溺水风险,营造安全、便利的亲水环境。

科技助力 探索智能预警新路径

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防控效能。在条件允许的重点水域、关键点位,试点安装智能监控系统或电子围栏,实现对危险区域的24小时动态监测。一旦系统识别到人员接近或进入危险区域,可即时触发警报,进行提醒劝阻,构建“人防+技防”双重保障。

实战练兵 演练培训提升救援能力

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街道组织开展了规模化的防溺水应急救援实战演练。重点围绕装备演示、场景模拟、急救处置等方面进行全流程实操训练,使社区救援队员熟悉从险情发现到成功营救的完整流程,强化应急救援技能。

安全无小事,防溺正当时!西湖街道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防溺水工作从“被动警示”升级为“主动赋能”,努力让安全意识成为居民尤其是孩子们的自觉习惯,让应急救援能力成为关键时刻的生命保障。



盛夏时节,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连日来,黄州区西湖街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周密部署、精准发力,通过“会议部署强意识、宣传走访全覆盖、摸排巡查除隐患、设施布设保应急、科技赋能添防线、演练培训提能力”六大举措,全方位、多层次构筑防溺水安全防护屏障,全力守护辖区平安。

高位推动 会议部署压实责任链

暑期以来,街道始终将防溺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强调部署。各社区积极响应,深刻剖析当前形势,明确任务分工,强调防溺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措施执行到位。街道应急办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要求各社区持续深化队伍技能训练,深入小区、湾组以及学校开展多元化安全宣教,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机制,确保关键时刻反应迅速、处置高效、救援有力。

立体宣教 线上线下筑牢思想堤坝

街道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宣传网络,推动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

各社区充分利用居民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高频次推送防溺水科普视频、图文小常识、警示案例及自救互救知识。内容涵盖溺水高危场景识别、紧急救援技巧、家庭监护要点等,实现安全教育“指尖触达”。

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和湾组,特别是对重点青少年儿童家庭进行上门走访,发放防溺水宣传单。耐心讲解防溺水“六不准”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反复叮嘱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日常安全教育与监管。

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创新宣教形式。社区走进幼儿园,通过互动问答、动画视频、防溺水三字经童谣及拍手游戏等形式,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技能。并借助暑期爱心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手工制作预防溺水贴画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加深安全印象。

精准摸排 常态巡查织密防控网

水域隐患大排查:各社区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对辖区内河道、池塘、景观水体等重点水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登记,建立详细台账,明确风险管控责任人。

社区组建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专职巡逻队,特别是在午后至傍晚等高危时段,对重点水域进行巡查。巡查中密切关注有无未成年人靠近水域玩耍、游泳等危险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劝阻、第一时间教育,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水域周边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留守儿童等重点未成年人建立包保台账,通过入户、微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与提醒,确保监管无死角。

夯实基础 布设惠民设施应急点

针对已排查出的危险水域,严格按照标准,在醒目位置规范化配备“四个一”应急救援设施: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和一根救生杆。安排人员每日巡查,确保设施齐全、完好、可用,并建立巡查台账,实现设施状态动态监管,这样可以保障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设备“拿得出手、用得上前”,为第一时间开展岸上施救提供有力支持。

依托社区与物业联动机制,在居民聚集区域科学设置便民游泳池(亲水点),满足群众消暑纳凉需求,引导居民远离陌生危险水域,从源头上防范溺水风险,营造安全、便利的亲水环境。

科技助力 探索智能预警新路径

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防控效能。在条件允许的重点水域、关键点位,试点安装智能监控系统或电子围栏,实现对危险区域的24小时动态监测。一旦系统识别到人员接近或进入危险区域,可即时触发警报,进行提醒劝阻,构建“人防+技防”双重保障。

实战练兵 演练培训提升救援能力

为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街道组织开展了规模化的防溺水应急救援实战演练。重点围绕装备演示、场景模拟、急救处置等方面进行全流程实操训练,使社区救援队员熟悉从险情发现到成功营救的完整流程,强化应急救援技能。

安全无小事,防溺正当时!西湖街道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防溺水工作从“被动警示”升级为“主动赋能”,努力让安全意识成为居民尤其是孩子们的自觉习惯,让应急救援能力成为关键时刻的生命保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