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早上,在黄州开大幼儿园门口,园长陈玲早已站在门口迎接着小天使的到来。伴随着“园长妈妈早上好”的稚嫩声,她笑着弯腰,接过一个个扑进怀里的孩子,302张稚嫩的脸庞,她都能准确叫出名字。这份坚持,从她开始从事幼儿教师职业起,已经做了27年。
用真心换真心
做家长的贴心人
每天早晚的两个小时,陈玲园长都会雷打不动地守在园门口,不仅是为了迎接孩子,更是为了倾听家长的心声。
新生朵朵(化名)的妈妈是个全职妈妈,她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不仅每天要找借口进幼儿园,还要发十几条消息给班级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当陈玲老师了解到情况后,主动邀请朵朵妈妈来学校当“家长助教”,让她亲眼看到小朋友们在一起友好相处、被老师悉心照顾的场景。 一周后,朵朵妈妈放下心来,给陈玲园长发来消息:“园长,是我太紧张了,谢谢您让我学会放手。”

瑞宝(化名)妈妈是个单亲妈妈,她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常因工作忙碌不能及时接孩子而自责。在了解情况后,陈玲园长主动与瑞宝妈妈沟通,安抚道:“不要因接孩子而焦虑慌张,我会每天陪孩子放学后在办公室看绘本或者做手工。”
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一直是陈玲园长工作的座右铭。在她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孩子们在园的“闪光点”:有的是帮同学捡东西的瞬间、有的是认真画画的侧脸、有的是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的笨拙模样……她每天都会精选几张发给家长,配着简单但温暖的文字:“今天小宝主动帮同学捡东西了,越来越能干啦!”一次次与家长的暖心分享,既让家长们都很放心孩子在学校的时光,也让陈玲园长与家长的联系愈加紧密。
用爱心守护童心
做孩子的引路人
在上学期,有一名插班的学生萱萱(化名),刚来的时候非常胆怯、焦虑。通过家访,陈玲园长得知萱萱是一名留守儿童,便想着与萱萱的老师讨论如何让孩子脸上有笑、眼中有光。
经过商量后,陈玲园长通过在办公室收拾出一个小角落,放上绘本和毛绒玩具,时常在那跟萱萱讲故事、陪她做游戏。同时,陈玲园长和老师经常对萱萱进行家访,看望萱萱的爷爷奶奶。为缓解孩子思念之情,陈玲园长常常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让萱萱与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互动。三个月后,萱萱不仅能自信地走进教室,还会骄傲地和爷爷奶奶说再见。

在今年5月22日,天降暴雨,幼儿园门口积水严重,给家长送娃带来极大不便。面对恶劣天气,陈玲园长和3位老师组成“爱心传递链”,在雨中一趟又一趟地把孩子们从家长的车上、背上接过来,让孩子安全顺利地走进教室。
“她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老师,我的孩子在这上学三年了!她和我们家长沟通联系频繁,耐心细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让我们更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李文瑞的妈妈说。
用耐心作阶梯
做团队的领航者
在学前教育领域,陈玲园长用耐心与经验,成为团队成长的“领航者”,不仅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更带领团队探索教学创新,为幼儿启蒙教育注入活力。
新教师小李刚入职时,曾因幼儿频繁尿裤子问题手足无措,甚至偷偷落泪。陈玲园长并未指责其经验不足,而是选择陪伴指导,一同观察幼儿喝水量与活动规律,共同制定“如厕提醒表”,还主动分享自己刚工作时将幼儿饭菜洒在身上的糗事,轻声安慰“谁不是从手忙脚乱过来的?我们不怕犯错,就怕不成长”。在她的帮助下,如今的小李已成长为家长信赖的“孩子王”。
“幼儿的启蒙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定要勤于思考、开拓创新,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她常对团队教师说的话。

2022年春季幼儿园开园后,面对一批新手教师,陈玲园长从基础教学技能入手,手把手带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指导备课流程、讲解幼儿行为特点、牵头课题研究、开发园本课程。同时,她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将团队成员推向市、区级教科研比赛舞台。最终,团队教师不仅在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个人教学能力也实现了快速提升。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二十七载幼教路,陈玲老师无悔自己的选择。她愿意听那一句句甜甜的“园长妈妈”,更愿意在这片充满爱的沃土上耕耘,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颗幼苗,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