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央广网融媒体系列报道
《文化范·游大江》
将镜头对准湖北黄冈
从苏轼笔下的赤壁胜景
到问梅村的唐风宋韵
带你感受这座城市
如何让 “收藏在古籍里的文字”
“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
真正活起来!
↓↓↓

阅读全文
黄冈:长江文脉映千载 “黄金水道”展新颜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今点黄州已关注分享视频,时长03:31
0/0
00:00/03:31切换到横屏模式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3:3103:31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央广网将镜头对准黄州
观看更多转载,央广网将镜头对准黄州今点黄州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不息,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长江中游北岸、湖北东部,黄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黄冈古称“黄州”,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南与鄂州市、黄石市、九江市隔江相望,是文化大市,受长江文明滋养,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赤壁矶(央广网发 王振 摄)
东坡赤壁位于长江之滨的古城黄州西北,因岩石赭赤且屹立如壁故称“赤壁”。晋唐即为游览胜地,素有“江上如画”之美誉。北宋大文豪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常游赤壁,写有前后两篇《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清康熙末年更名为“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长江文明的精神高地。二赋堂、留仙阁、栖霞楼等古建筑群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依山就势、古朴典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同一部立体的历史长卷,展示着长江文化的深厚积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矶头背依青山、面临长江,江水滔滔。站在矶头眺望,千年江水依旧东流,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看见那位谪居黄州的文人面对浩瀚江天发出的天地之问。

苏东坡像(央广网发 王振 摄)
“苏轼在黄州待了一共是四年零四个月,‘东坡居士’这个号也是他在黄州种地而得名的。”东坡文化旅游区讲解员李美林介绍,苏东坡不仅在黄州居住时间长,还留下很多文学作品,约750篇,平均两天就有一篇作品问世。
除此之外,东坡赤壁的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700余块,其中,苏轼书画碑刻居全国古今书画家个人碑刻之首,开创了“文冠天下、翰墨飘香”的新天地。
沿江东行,至大别山南麓,黄梅县问梅村另有一番文化韵味。这里虽不直接临江,却因长江支流网络的滋养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黄梅文化。
古戏台上梅花奖得主的经典唱段余音绕梁,青石板路上戏曲演员的衣袂翩跹起舞,唐风宋韵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这一切共同构成了长江流域民间文化的生动缩影。问梅村依托“黄梅戏”“黄梅挑花”“岳家拳”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长江文明在民间生活中的鲜活形态,证明了长江文化既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黄冈段的建设,不仅保护了文化遗址,更激活了千年文脉的当代生命力。当游客在赤壁矶头吟诵东坡诗词,在问梅村欣赏黄梅戏表演时,他们不仅是文化的观赏者,更成了文明的传承者。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正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深远意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